。对于一个注定不可能实现的协议,贾似道准备摆出高姿态来签署一个不割地,不称臣,不纳岁币的和约。大宋憋屈了几百年,也该有人扬眉吐气一番。这样注定不可能实现的平等协议对贾似道只有好处。
想清楚了这点,贾似道提起笔来刷刷点点写了封信,命人给忽必烈送去。
忽必烈懂汉语,不过汉学造诣有限。看宋国士大夫的信,他就先交给身边的郝经来读。郝经看了个开头,脸色就变得极为难看。看的过程中,脸色更加糟糕。等全部看完,郝经一脸受到侮辱的表情。
“信里写了什么?”忽必烈觉得郝经的表情很有趣。
“那贾似道竟然要和我们签署一个不割地,不称臣,不纳岁币的和约。”郝经愤愤的说道。
“难倒你以前没有劝我要与宋国议和?”忽必烈笑着问郝经,在南下之前,郝经始终反对这次战争。
对忽必烈算旧账的行为,郝经带着些愤慨答道:“主公,我当时劝主公先遣使谕宋,令降名进币,割地纳质,偃兵息民,以全吾力而图后举。禀命不从,然后传檄,示以大信,使知殿下仁而不杀之意。现在宋国竟然要签兄弟之邦的约定,万万不行。”
听了这慷概激昂的话,忽必烈先是笑了笑,接着问道:“贾似道不会只写这些话。若是我等不答应,他总得说点什么才对。”
郝经脸上怒意更盛,他愤愤的答道:“贾似道在信里写,他觉得我军军粮不多,草料更少。既然我军已经无法随意往来江上,只要再有一支宋军抵达鄂州,我军就会被拖在江南。”
这话说的含蓄,不过在忽必烈听来已经够清楚了。要过信来读了一遍,引经据典的部分看不懂,让郝经帮着解释。其他部分果然与郝经讲的一样,贾似道认为江南的蒙古军想返回北方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时间拖得越久,代价越大。如果代价大到让追随忽必烈的汉军世侯们对忽必烈彻底失望,忽必烈的实力就会大损。
与其折腾到那样的地步,还不如双方早早议和。忽必烈若是肯签署贾似道版的合约,贾似道就保证会让蒙古军安然渡过长江。
“呵呵!”忽必烈笑了。这个宋国文官的表现让忽必烈越来越欣赏,他不仅有勇气进入危险的鄂州,还有能力守住鄂州。现在又证明此人有看透战争的眼力。蒙古军缺粮食的话可以抢掠,实在不行还能在返回的途中杀人吃肉。但蒙古马只靠吃干草是不行的。想保持机动能力对步兵的威慑,就需要有给力的草料。现在已经是十月,再拖下去的话,干草就变枯草。
想到这里,忽必烈转身对张柔说道:“万户,你带兵去白浒山,在水里扎木桩,修台子。朱国宝反复讲,宋国水军总是不肯靠近我军回回炮,我们就把回回炮架到江上。只要不让宋国水军在江上往来。我们就可以从容过江。”
万户张柔一直认为尽快返回长江以北是正确的选择,听到忽必烈的命令,他镇定的脸上有丝喜色,对忽必烈行礼,张柔答道:“我现在就去。”
吩咐完军事,忽必烈转头看向郝经,同时问道:“你觉得怎么才能让这个贾似道答应割地、称臣、上岁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