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啸也不知道该怎么跟赵玺说下去。
这次他从福建过来,一路上都在和心腹的幕僚分析李谦。
李谦当年答应朝廷,鞑子不再进犯之后,西北的官员将由朝廷任免,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赵啸压根不相信。等到太皇太后的死讯传来时,他才恍然大悟——李谦可以不遵朝廷旨意,但这样做却会陷太皇太后于不义。因而不管赵玺的要求要多不合适,李谦也会捏着鼻子认了。大不了在私底下做手脚。
现在太皇太后去了,压在李谦头上的那顶“忠孝”的帽子也跟着去了,李谦以后行事,只会更强势,更坚持。
他当年答应的事也就未必会兑现。
赵啸觉得应该提前提醒赵玺一声。
谁知道赵玺却一点也没有朝这方面想。
谁会乖乖地把自己的后背露给陌生人?!
李谦若是这么蠢,又怎么可能活到现在?
赵啸想了想,只好笑道:“皇上派去祭拜太皇太后的人回来了吗?不知道李谦对明年朝廷官员的调整有什么看法?”
李谦从来没有说过这件事。
他下旨,李谦遵从就是,有什么好说的?
赵玺在心里腹诽,面上却不显,道:“去祭拜太皇太后的人这两天就应该回来了。至于明年官员的调任,现在说这些还早,先把西北的局势稳定下来再说。”
赵啸笑道:“自李谦镇守京城,那些官员就没有再调任。几百官吏,只怕到时候吏部要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皇上还是早做打算的好。”
难道赵啸是来给谁跑官的?
不然西北官员的任免与他何干?
赵玺汗毛都立了起来。
闽南的事务他听从左以明的建议,一切以赵啸方便为主,根本没有插手,难道赵啸人心不足,还想插手西北的事务?
这让赵玺非常的不满,也非常的生气。
“也不用动那么多的人!”赵玺有些敷衍地道,“只动几个封疆大吏就行了。左以明说,一次性动的太多,容易出事。这个事要慢慢的来。”说到这里,他又怕赵啸不相信,继续道,“比如说山西巡抚胡以良,在山西一呆就是十几年都没有挪地方,任劳任怨,从不曾抱怨,这样的人就应该动一动了。”
左以明的意思,当初内阁由汪几道一个人说了算,就是因为内阁辅臣太少。如今汪几道死了,李瑶也准备致仕,苏佩文尸位素餐,早就应该换人了。不如选拔几个能吏进入内阁,又是他亲政之后提拔上来的,肯定会对他感恩戴德,为他所用,这样他的政令才能如臂指使,朝廷上下才能照着他的意思行事。
赵玺觉得这个建议非常的好,甚至因此在之前中秋节的时候还赏了左家老安人一根拐杖一串念珠。
他对赵啸的话不免生出抵触情绪来。
可赵啸积威深重,他还没有胆量直接反驳赵啸,就继续拖延道:“这件事我已经交给了左以明,你要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去问问左以明。”
※
亲们,今天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