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首先爆发了农民暴动,并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最初,有府谷的王嘉应暴动,他们占领了黄龙山。接着宜川王左挂、安塞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梁等响应,斗争烈火燃遍了陕西全境。不久,李自成在米脂起义后参加了高迎祥的暴民队伍。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暴动,自号“八大王”。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
这一队伍初属王嘉赢自用,后自成一军。因张献忠小时读过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从此,张献忠随着流民队伍,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屡立战功。他的队伍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崇祯六年冬,农民军大部渡过黄河南下,张献忠所部是以高迎祥为盟主的十三家之一。崇祯七年,张献忠入川,攻陷奉节,进围太平,重庆女总兵秦玉亮提兵赶至,慑于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杆兵”威名,张献忠苍惶逃走,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启祥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其退走湖广。
崇祯八年,各路农民军被官军围困于河南。为了冲出包围圈,十三家农民军首领,在河南荥阳举行了军事会议,决定分兵出击,打破官军的围剿计划。会后,张献忠和李自成在闯王高迎祥的率领下,向东挺进。这支东路军的主力就是张献忠的部队。他的部队作战勇猛,连破河南的固始和安徽的霍邱等州县,直指明朝的中都凤阳。
张献忠部队,在大雾弥漫的清晨包围了凤阳城。不到半天,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击毙守将朱国正等人,俘获了凤阳知府颜容暄,并当着百姓的面,历数他的罪行后,处以死刑。张献忠把胜利品和府库里的粮食,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又叫农民和四乡百姓,砍光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还拆除了周围的建筑物和朱元璋出家的寺庙,然后掘了皇帝的祖坟,同时将凤阳富户杀的一干二净。
崇祯皇帝得知消息后,立即穿上丧服,跑到太庙放声大哭;并下令朝廷官员素衣素食办理公务,表示哀悼。崇祯帝撤了兵部尚书的职,砍了凤阳巡抚和巡按御史的头,又把早已革职闲住的五省督师拉出来定了死罪。尽管如此严厉,官军仍然挡不住张献忠部队的进攻。
张献忠攻下凤阳,又挥师南下,接连攻克合肥等地,一直沿长江打到江苏的仪征,一路所向披靡。后来又回师向西,经过霍山,同马守应部会师于湖北麻城。
接着,从湖北进入河南,又进入陕西,由商洛打回关中。张献忠转战千里,忽东忽西,选择官军的薄弱环节,打破了官军企图在中原围歼农民军的战略计划。张献忠回到关中后,与高迎祥在凤翔会合。
又在陕西与明朝兵部尚书洪承畴统率的官军进行了几次战斗,洪承畴手下的大将,如曹文昭等人都被农民军斩杀,官军损失惨重。农民军遂转而直插河南。
崇祯九年(1636年)初,农民军已发展壮大到几十万人,在河南会合时,常连营百里,而当时张献忠的部队就有十万人以上。同年九月,闯王高迎祥遇伏被俘,被凌迟处死。
李自成等大部转战于潼关以西地区,张献忠所部遂成为潼关以东地区官军攻击的主要目标。张献忠所部转战于鄂、豫、皖时,多次打败官军。攻进河南时一举占领徐州,杀了左良玉的哥哥。
次年三月,在安庆家店的战斗中又击毙明将潘可大等人。但是,由于流民军各部缺乏统一部署和协同行动,每部各自为战,到了崇祯十一年(1638年)春,各路农民军均连遭挫折。
特别是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明朝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杨嗣昌策划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战略,李自成在陕西遭到几次失败,刘国能等也在河南归顺朝廷,都给张献忠的队伍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张献忠在进袭南阳的战斗中被左良玉军击败,本人也受了伤,幸被部下孙可望力救脱险,遂带部队退居谷。
在官军的强大攻势下,为了保存实力,张献忠在谷城接受了兵部尚书熊文灿的“招抚”。受“招抚”后,张献忠拒绝接受改编和调遣,不接受官衔,保持了独立性。他把四万人的部队分布在总部谷城的四郊,分四营,各设一员大将率领。在休整期间,集草屯粮,打造军器,招兵买马,训练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