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战斗机分两种派系,一种就是以e-109e战斗机为代表的,走的是灵动轻柔路线。
e-109战斗机在设计的时候,是尽可能的减少其自身重量的苛刻设计。这一点有点儿像日本的零式战斗机,都是一个系统设计工程。
这种情况下,一整架战斗机走的是系统工程设计,就是说发动机如何,是作为一种设计,被融汇到飞机设计之中的。
如此一来带来的好处,就是这架飞机在设计之初,和之后的几个小改型号,都可以发挥飞机本身最大的技术优势。
换句话说,包括零式还有e-109战斗机在内,轴心国的很多飞机都是这样诞生的。
它们在诞生之初就被激发出了自身最大的潜力,在性能上凌驾敌军的武器,形成可怕的质量优势。
另外一种路线,就是f-190为代表的以发动机为基础诞生出来的战斗机派别了。
因为e-109e战斗机占用了大量的水冷发动机产能,所以f-190战斗机只能用气冷发动机作为其动力系统。
整个飞机的设计可以说都是围绕着发动机设计的,原因就是ju还有db这两种发动机产能不足,所以只能用b气冷发动机。
这让f-190的飞机机头非常粗壮,和纤细的喷火还有e-109e完全不一样。
但是这样围绕发动机设计的战斗机,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积累下可以根据发动机迅速调整飞机设计的经验。
实际上战争后期的先进战斗机,包括今天的各种先进喷气式战斗机,都是建立在围绕发动机设计机身这个基础上的。
如此设计的战斗机,改进空间大,发展的后劲也就更充足一些。这也是德国的f-190战斗机最终发展出了ta-152的主要原因。
当然了,提高发动机性能的手段有很多很多,比如说使用高标号的汽油,就能够立刻提升航空发动机的燃烧比。
英国的梅林发动机实际上就是一款走正规路线,并且逐渐超越获得最终成功的发动机。
相反的是,德国的db发动机就是在歪门邪道上走到了一个极致,最终因为德国强大的工业体系,坚持到最后的例子。
至于说被很多人熟悉的零式战斗机,就是日本在本国工业不强的前提下,用特殊材料工艺加上整体设计思路,构筑的一朵脆弱的樱花。
梅林发动机走到最后,成为全世界最着名的发动机,是因为其选择的路线是最正统也最稳妥的发展道路。
db发动机勉强支撑到最后,半路就因为性能无法超越对手陷入被动,是因为德国用其精密加工优势强行为其续命……
零式战斗机半路就崩溃,输掉一切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它走的是一条邪路,却没有强大的工业支撑。
正因为如此,德国的战斗机体系里面,李乐最看好的实际上,是f-190战斗机系列,随后的继任者也差不多就是ta-152了。
毕竟,在德国末世的工业产品之中,能够拿得出手的,足以和盟军战斗机抗衡的,也就只剩下ta-152战斗机了。
至于说喷气机,那是一定要搞的,同时也是必须要拥有的技术。可是在重要的41年,显然无法指望上那种镜花水月一般的神器。
李乐当然知道,如果不惜血本,德国43年甚至就能让e-262上天,可是这种飞机同样没有遥远的航程,甚至比e-109战斗机航程还短。
这种“机场保卫者”对于进攻之中的德国来说毫无作用,对于防御来说也是一个鸡肋一样的产品!
为什么呢?德国这个体量,就只能在进攻之中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底蕴,最终战胜那些强大的对手。
一旦战争变得胶着起来,以德国的底蕴,别说是用e-262来防守了,就是用ig-15、f-86,甚至是更先进的ig-17与f-100,又能如何?
美国就算用100架飞机换你一架,也足够逼得德国主动投降认输了,这就是李乐不把自己的赌注,压在那些末日科技上的主要原因。
相反,他只是在德国众多的末日科技之中,找到真正适合德国国情的武器,加速在40年之内投产。
比如说,根本就没有多少先进技术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