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说的是,不过我认为我们应该还有三到五个月的时间,毕竟现在已经进入冬季,无论是日本人还是苏联人,短期内他们都将无力进行新的战斗。<-》”
“寒冬腊月的东北或者西伯利亚,那可不是开战的好时候啊。”蒋百里道。
“嗯,我也认为对南满用兵可以等到来年开春之后。”黄显声点头附和。
“如果你们都是这样想的话,那小日本应该也不会例外吧?”张兴汉意有所指的笑着道。
蒋百里和黄显声等人面面相觑,忽然恍然大悟的道:“司令英明啊!”
张兴汉仰头一笑道:“兵者诡道也,冬天集结兵力,运输物资以及部队行军开进,是要困难些,但正是这些因素也使得敌人疏于防备,我们正好趁势出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更何况,我们在等半年,对我们的部队训练等各方面,固然是有益处的,但半年后,日本人也将完成他们的全国总动员,并将数量惊人的新编军队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辽东半岛,届时我们再想收复南满那就是和整个日本国力战了,那样难度将远高于现在。”
蒋百里和黄显声听完张兴汉的分析后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旋即蒋百里道:“司令,那我们现在就可以提前为南下做准备了。”
“嗯,暗中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向四平。长春以及通辽调集南下所需军用物资,务必在三个月内调集足够十五万大军半年征战所需武器弹药以及粮秣补给。这一次我们要彻底光复南满地区,把日本人赶下辽东半岛。”
“是!”蒋百里与黄显声、臧式毅三人齐声挺身应道,旋即纷纷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北满地区都暗中忙碌了起来,大批的粮食,被服以及充当运输后勤人员的民夫纷纷乘坐火车,汽车成批成批的南调至四平,长春以及通辽前线。
除此外。十个**摩步师也在加紧训练,张兴汉趁势将飞行团扩编为东北新军陆基飞行师。
用手表给飞行师增设两百架军用飞机,包括五十架零式战斗机,五十架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五十架美式c-47大型军用运输机,五十架he111中型轰炸机,以及五十架bf109战机。
值得一提的是。飞行师最新装备的c-47军用运输机,它的飞行速度虽然不算多快,但其最大航程达到了2600多公里,几乎追平零式战斗机的航程,所以完全能够满足现阶段东北新军的作战军用运输等需求。
在二战期间,著名的“驼峰”航线的主力运输机型就是c-47。它在中国抗战最艰苦时,为中国抗战大后方输送了大量的急需各种军用物资,保证了中国抗战军民坚持下去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底气。
至此,东北新军的空军战机数量已经增加到了四百二十架。
包括七十架零式战斗机,七十架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八十架he111轰炸机,一百五十架bf109近程战斗机。以及五十架c-47军用运输机,
经过接近半年多来的训练和实战锻炼,如今的飞行团的数千名飞行员们已经基本上可以形成战斗力。
因此扩编后的飞行师立即整编了三个作战飞行团和一个陆航运输大队,每个飞行团配备bf109战斗机五十架,零式战斗机二十余架,he111轰炸机与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各二十余架。
陆航运输大队则配备全部五十架c-47军用运输机。
扩编完成后,张兴汉将一个飞行团分别部署在了佳木斯与齐齐哈尔机场,配合地面部队戍卫边疆。
两个飞行团,分散部署在了吉林机场和长春机场以及通辽机场,准备用于南下作战。
地面部队,张兴汉决定留四个**师辅以大量地方警察力量留守边疆,分别是满洲里的**第8师,黑河的**第7师以及齐齐哈尔的**第5师与佳木斯的**第6师。
四个摩步师主要陈兵部署于边境地区,后方县城城镇的寻常治安巡逻则有警察和宪兵负责。
为了对付苏军可能发起的装甲突击,张兴汉将装集团军的一个师,共计三百辆坦克和装甲车部署在了海拉尔,作为机动突击部队以备不时之需。
东线,为了应对苏军的强大炮火,张兴汉将独立第4,5两个重炮旅配给了独立第6和第7师。
确定部署完成各师的任务后,两个月后,驻守哈尔滨的独立第4师,伊春的独立第10师,松原的独立第9师开始陆续向吉林,长春一带集结待命。
到了三个月后,张兴汉已经在四平、长春,通辽前线集结了六个独立摩步师,两个装甲坦克师,两个陆航飞行团,三个重炮旅,共计十五万余人的强大兵力。
而在这过去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日本关东军也陆续得到了本土近二十万新编部队的增援。
毕竟东北新军大规模调动不可能完全瞒得过日军的耳目。
加上原来关东军留驻南满的部队,日军在南满地区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三十万。
不过武藤信义以及他的参谋们,都认为张兴汉的大规模集结兵力是在为开春之后的南下进攻做准备。
显然武藤信义和桥本虎之助等人都觉得不会在新年之际发起南下进攻。
因为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对进攻一方将会产生极大的困难。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武藤信义这个谨慎的家伙还是往沈阳、铁岭和新民,彰武一带增兵超过十万。
同时,日本人的外交人员也在积极联络在五个多月前吃了败仗的苏联人。
希望苏联人能够在东北新军的大举南下时出兵北满边境,以威胁东北新军的后路。
苏联人虽然对上次战败的事情耿耿于怀,更在谈判中被张兴汉给耍了一次。
&#x...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