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其实自己也明白,现在读书就是战胜自己内心的敌人,而想成为的书,也无非是让自己战胜自己,敌人一直在那里,千百年一直在那里,这跟你无关,但在这个刹那,你站在了他的面前,我要成为那本记述我内心敌人的那本书。

    左岸。ps:读书是个大话题,大家先前已经看了一些关于读书的文章,有朋友希望我推荐一些书给他们,我刚开始也会适当地找几本推荐给他,可是后来我觉得这有问题,我推荐的书他真的会喜欢吗?效果如何呢?看了李笑来写的“适合自己的书只能靠自己找”觉得挺有道理,别人推荐的算是一种捷径,但终究是要炼就自己选书的本领啊。

    原文:适合自己的书只能靠自己找

    作者:李笑来

    面对学生、读者,甚至朋友的问题──“能不能推荐个书单?”──我常常不知所措。

    每当这样的时候,我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书适合提问的人,因为他是什么样的人,处于什么样的阶段,这类问题只有他自己才可能知道。在知道这些要素之前,什么样的书“适合他”是无从得知的事情。本质上来看,很多人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书,只是因为不够自知。而自知这件事,外人怎么可能帮得上忙?

    可问题在于,提问的人并不知道这个关键所在,他向我提问的时候,大抵上是首先出于信任,其次出于迷惘。而当我老老实实地回答“这我怎么可能知道?”的时候,对方很可能会以为我是懒得帮忙,甚至因此产生不满。而有时过分敏感的我,甚至可能在对方尚未有所不满之前早已经有了“没帮上忙”的愧疚这真是非常尴尬的事情。

    书这个东西,是不能靠别人推荐的。尽管我们自己遇到好书时会忍不住向周遭的朋友推荐,可问题在于这样的推荐其实并不见得十分可靠。首先,我们自己可能判断错,其次,我们在未来的路上可能随时推翻自己所坚信的观念(甚至一切观念)。再次,我们认为好的,并且确实也是好的,却也不见得适合所有的人。

    当然最可恨的是还有各种各样的书托。报纸、杂志、电视台甚至豆瓣这样必然标榜代表“来自群众的声音”的网站上,各种托争奇斗艳。(前两天我就上当了一次,只不过不是书托,而是影托──剑雨绝对是个烂电影,烂到对它烂的程度产生好奇心的话,绝对是心智有缺陷的结果可是,豆瓣上对这部烂电影好评如潮,我只能怀疑都他妈的是托!)

    然而,更为关键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向别人索要书单的人,用“我时间有限,所以只看经典”来欺骗自己,掩盖自己的懒惰(当然也可能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懒惰)──要知道获取任何有效的、有价值的信息,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搜索、甄别、筛选、精炼、重审、再反复找好书本来就跟找矿一样,找到了矿,并不等于已经获得财富:要勘测、开采、销售甚至要想办法武装起来才能保护属于自己的资源。到哪儿找到现成的、炼好的金砖摆成山等你去拿?也许真的有,在国家银行的金库里──除非你有本事去抢(并且活着把那些金砖带走并且还得有本事卖掉那东西总不能直接当作馒头吃罢?)

    其实,没有绝对的好书。这就好像不大可能有天然的九九金块一样。重要的信息几乎总是散落在我们遇到之前根本无法想像的角落里。获得它们的诀窍只有一个,自己不停地找。在不断的失望与欣喜中锻炼自己搜索、甄别、筛选、精炼、重审的能力,在磨练这些能力的过程中点点滴滴积累自己的收获,进而再运用这些收获进一步打磨自己搜索、甄别、筛选、精炼、重审的能力如此循环往复。

    并且,如若这个过程不自己亲历,那就一辈子不大可能获得有价值的东西。那些好书、有价值的信息,会用超越你能想象的“智能”巧妙地躲过你,信不信由你。

    希望我说明白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