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自由与权威的冲突中寻找协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看柴静的文章,可以想到好多。

    一

    何老八卦得很。

    他老跟我念叨法院的段子,听得我又惊又笑,但他现在不能写,可能是憋坏了,所以翻译了九人,去八人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九个大法官。

    70年代的人都差不多,看光荣与梦想和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长大,加上一大堆美剧波士顿法律或白宫风云,然后再慢慢发现那里面的“充满民主与自由的美国”其实只是民主党的美国或者好莱坞的美国。

    “其实还有另一个保守主义的美国,那里的人反对堕胎,移民,禁止在学校讲进化论,支持死刑和种族隔离。根本不读什么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

    这两派最深的分裂发生在头脑深处,刀劈斧砍,不可调和,而左右两派的终极对决之地,就是美国最高法院。

    大法官也是人,由各种政治力量推举,打起来热闹得很。

    九个大法官的投票,其实就是保守派与自由派的撕扯,腥风血雨,本质就是其中一位大法官说的“在自由与权威的冲突中寻找协调”

    二

    举个他书里的例子,二战前,很多美国公立学校要求孩子要向国旗宣誓致敬,但是有个宗教团体“耶和华见证人”不同意。因为那样威胁了他们的“除神之外,别无所敬”的信仰。

    但是,当时正在二战之前,爱国热情高涨之时“向国旗致敬是当事人不能推卸的政治责任”这是最高院大法官们的多数意见。

    但还是有一票反对“诱导他们自动表达忠诚是一回事,强制他们表达忠诚又是另一回事,对公众自由的保证,实际上是对人们心智和心灵自由的保证。对合理地表达这种自由的机会的保证”

    这个异议意见不起作用,但会被写下来,公诸于众,接受历史检验。

    不久之后,纳粹德国兴起“耶和华见证人”在德国的信徒,拒绝向希特勒和德国宣誓效忠,拒绝参加任何军事活动,6262人被捕,1200人被处决。

    1943年,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之前判决,判决学校不能强行要求学生向国旗宣誓。

    “如果积极主动地参加爱国仪式的行为,被外力强迫,照本宣科,或者刻意逢迎所取代,相信爱国主义绝对无法弘扬”

    这话相当沉痛,写在血上。

    判决写道“无论是在政治,民族主义,宗教,还是其他舆论上,任何官员,不论其职位高低,都无权决定什么是正确的,也无权用言词或行为来强迫公民来表达他们的信念”

    三

    也许会有人看完这本书觉得“美国法院不过也是个风雨飘摇的烂摊子,充满政治化”

    何老觉得用不着污名“政治”这个词,美国最高法院的职能多数涉及宪法,而宪法问题是政治架构的核心,不可分割,他说“法治的本质是限制是节制公权,保障民权,而不是与政治一分为二”

    看到人性与法治并不完美,在任何国家都同样要受制于法官的意识形态,甚至党派偏见,才能务实地去看待制度运行中相互制衡的力量。

    四

    九人的作者是纽约客的记者,很明显地可以看到这九人中他的偏好——也许也是译者的:温和中间派。

    尤其是两位女性大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