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便容易有满腹的怀旧愁思。当事人势必容易忽略现实中的确存在着、而且可堪运用的机会。把目前的暂时存在当成虚幻不实的存在──这种态度本身正是使俘虏丧失其生命力的一大重要原因。
简述意义治疗法精神分析对比从代表人物的思想
弗洛伊德由起因于矛盾与潜意识动机的焦虑找出失调的症结。他强调性挫折的重要。弗兰克把精神官能症分为数类,并把其中数类归因于病人无法由自己的存在中找出意义与责任感。他强调寻求意义之意志受挫的重要
从治疗重心
意义治疗是较少回顾与较少内省的方法。意义治疗的焦点是放在将来,是放在病人要完成的工作与意义上。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前者认为: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关怀是实现意义与价值,而不仅仅为了满足驱策力及本能,或只是为平衡协调本我、自我、超我间的冲突;或只是为了去适应社会与环境而已。而意义治疗关心内心深处所渴望的到底是什么。
可不可以结合精神的分析的理论与意义治疗的方法?
意义治疗法的核心
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企图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动机。人要寻求意义是其生命中原始的力量,而非因“本能驱策力(instinctualdrives)”而造成的续发性的合理化作用。这个意义是唯一的、独特的,唯有人能够且必须予以实践;也唯有当它获致实践才能满足人求意义的意志。
原始的力量和因本能驱策力而造成的续发性的合理化作用的区别?
以实践满足意义与马克思实践劳动之间的关系?
与存在主义的差别
谨防将价值一词作为个人的自我表现。因为意义不只由存在本身显示,也从存在以外的事物中显示。如果人等待去实现的意义仅是他的自我表现或只是他的愿望之投射,那么意义将立刻失去了挑战与要求的特性而不能再鼓舞人的勇气与上进。所谓的本能验策力升华作用,荣格所说的人类集体潜意识原型也是如此,后者将全人类视为一整体,欲求自我表现。而萨特认为人的所谓理想只是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人要创造他自己,他要设计其自身的存在。而作者认为存在的意义,并非由我们自己来创造,而要由我们去探寻发觉。
与精神动力学派的分歧
对于价值的研究是否用于所有的人。作者认为价值观并非人的内驱力,它不能推动人,反而拉扯人。使人不自由?人的自由可以作自己的抉择,去实现意义的可能性还是放弃它。作者得出,人并非被基本的本能内驱力所决定。例道德和宗教驱力,出自自我的选择。
由存在的挫折引出的神经官能症
存在的意义并非由我们自己来创造,而是由我们去探寻发觉。一个人求意义的意志也能遭受挫折即意义治疗学称的*存在的挫折*,此存在指在人个的存在中努力去寻找具体的意义,即求意义的意志。
存在的挫折导致的神经性官能症称心灵性神经官能症,它并非由驱策力与本能冲突引起,而是由于不同的价值冲突所引起,即来自道德的冲突。源自人类存在的心灵层次,由不同的价值冲突所引起。是来自灵性的问题,此灵性,指人类生命中一特殊的层次。
与神经官能症的区别
作者用意义治疗法,进入人生命中的灵性层次中,人类灵性的产物,诸如渴望存在的意义以及的意义以及这种渴望的受挫。治疗者热诚且认真地面对存在意义的问题,而不是去追溯潜意识且处理本能的问题。
区分的关键在,一个人的忧虑或失望超过他生命的价值感时,只能说是一种灵性的灾难,而不能视为一种心理疾病。它不只注意人潜意识内的本能因素,还关心灵性的事实。造成与精神分析的最大差异。
意义治疗如何治疗心灵性神经官能症
在于协助病人找出生命中的意义,亦尽是使他随着分析的过程理会到存在中隐藏的意义。它不光注意人潜意识内的本能因素,还关心灵性的事实,如人潜伏而尚待实现的存在意义,及其求意义的意志。
人真正最需要的并非不紧张,而是为了某一值得的目标而奋斗挣扎。人的寻求意义与价值可能会引起内在的紧张而非内在的平衡,然而这种紧张为心理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参透为何,才能迎接任何。心理健康基于某种程度的紧张。
只有这样,才能唤醒人潜伏状态中的求意义之意志。我们如果以为人最主要的需求是平衡,是没有紧张的状态,那将是心理卫生上的一种危险的错误观念。人真正最需要的并非不紧张,而是为了某一值得的目标而奋斗挣扎。人所需要不是生物学的平衡,而是心灵动力学。心灵动力在紧张的两极之中,一极代表需实现的意义,另一极代表必须实现此意义的人。
与我的想法的冲突,我们不必再去寻找人实现自身潜在的意义。这意义本身怎么存在于这个过程之中,儒家的群体的文化的中庸与反平衡的冲突?
意义治疗的缺点来自于存在的空虚
叔本华:“人类注定永远在两极之间游移:不是灾难疾病,就是无聊厌烦。在神经官能症中发生一种类似的情况,就是某种形式的反馈机制与恶性循环作用。”无法体会到为了生命值得活着的某种的意义。引出个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作者认为应问一个人存在的某一时刻中的特殊的生命意义为何。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而此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
这种想法会造成一个易受挫的倾向,甚至无意识的状态?
生命中的每一种情境向人提出挑战,同时提出疑难要他去解决,因此生命意义的问题事实上应该颠倒过来。人不应该去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他必须要认清,他才是被询问的人。每一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意义治疗学认为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解释存在的本质
意义治疗学认为能够负责(responsibleness)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意义治疗法企图让人自由抉择为什么,对什么人或什么事负责。病人必须自行决定他该对社会负责,或对良知负责。意义治疗的根基在于真理会自行呈现。生命的真谛必须在世界中找寻,而非在人身上或内在精神中找寻。本质上是要自我超越,而非自我实现。
只是不断的体验,没有超越的目标,谈何超越?
否定自我存在
自我实现作为目的,是永不能获得的,它只是当自我超越之后的副产品而已。基于此,生命的意义是会改变的,但不会失其意义。我们无法在自我实现上找到人类存在的真正目标;因为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要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而非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我们能以创造、工作;认识价值;受苦发现这意义。第一种是功绩或成就之路,第二经由体验某种事物(工作的本质或文化)或经由体验某个人(爱情)来发现生命的意义,第三种是借助于受苦受难来发现(生命不凭借偶发性,不然人生终究不值得一活。这里显出痛苦的意义)。
赞成自我超越
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刻都有改变的自由,因此只有在有关整个群体的统计学研究之庞大架构中,我们才能预测一个人的将来,至于个体的人格,仍然是不可预测的。任何预测的基础,皆是用生物学、心理学或社会学的条件来表示。然而人存在的主要特征之一,却在于他具有超越上述条件的能力。而且,人终究要以同样方式来超越他自己。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可以自我超越。
终极的意义必超越并凌驾于人类有限的智能之上,在意义治疗学中,我们称之为超越的意义。
总结:意义治疗抓住了人类存在的短暂性本质。享受过往带来的喜乐与痛苦。
意义治疗的方法:矛盾取向法
欧伯氏:如果一个神经官能症患者已经能嘲笑自己,那么他就已经作自我治疗了,有时还可能痊愈。
矛盾取向法(paradoxicalintention)是使畏惧症的病人故意支尝试他所害怕的东西,甚至只一刹那时间也好。这种方法利用人类所特有附属于幽默感的自我超越能力(self-detachment)。比如紧张的时候,想我一定要表现的紧张,好让自己脱离情境。
预期的焦虑要以矛盾取向法克服;过分的意愿与过度的反应要以“减反应作用”来克服。最后,这些方法都只是方法;除非我们引导病人再发现其生命的意义及天赋使命,否则仍不能彻底协助他。神经官能症的自我关心,无论是自怜或自我轻视,都将使情况更坏,而其治愈的生机却是”自我献身”(self-commitment)。
分析阅读的切入词基本概念
本能|驱策力|心理自卫机制|泛决定论|精神分析|恶性循环的形成|反馈机制|内省
相似概念的区分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派|快乐原则(人类本能性地寻求脱离痛苦与不适以及渴求满足和快乐。在人格发展理论上,快乐原则在现实原则之前出现,并且后来和它发生冲突)|阿德勒的心理学派|求权力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