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一开始是应付,把轧钢厂车子的耗损,以及维修费用,跟别家车子的这些开支,做了个对比就报了上去。
却并没有通过,在轧钢厂内部就打了回来。
原因很简单,杨厂长要求的是你现在用多少,能节约多少。
而不是别人用多少,你比别人节省多少。
这话有点绕,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常教孩子的那句话,~你得跟自己比,要一天比一天优秀。
如此而已。
当然,杨厂长的眼皮有点浅。大领导让他关注厂里,他就只是盯着厂里。
这也就是位置决定着脑袋的原因。杨厂长从来没有想过,全国那么多汽车,如果每辆车都能节约那么一点,那又该是多大的一笔。
从原剧里也可以看出来,杨厂长这人,不是不活泛,不然也不会带着放映员跟厨子去大领导家拉拢关系。
但对待工作,思想的僵化是肯定的。
………
一种氛围一形成,那么在里面的人,就会越发的尊重这种氛围,而且在上面作出成绩。
比如吃吃喝喝,一帮人在一起吃吃喝喝惯了,总有人想玩出新花样。
而汽车班也是如此,都习惯了何雨柱立下的那套规矩,而且从这套规矩里发现了实际的好处。
那么必然就是,所有的司机,都会自发的遵守,以及完善这套规矩。
细化,都是从小到上慢慢出现的,然后再被某一个有眼光的领导用文字总结出来。
何雨柱别的没有,但对于司机师傅们细化出来的东西,总会拿着跟记忆里的事情作比较。
感觉比原来便利了,那就执行。
当然,过程中,也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
拆拆装装当中,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螺丝螺母的滑丝问题。
这个原因很多,螺母材质,热处理什么的不达标,还有就是平时操作时不注意的问题。
比如,现在几个年轻司机就对着一个滑丝的螺丝在头疼。
这种事情很常见,麻烦有,但太常见了就是大麻烦了。
生产技术跟不上,必然是这样那样的小差距,小差距累积多了,也就成了大差距。
像车子上的螺母螺丝,难免有损坏,一般出了问题,就是换一颗螺丝而已。
但当时对于这方面的标准执行还真的没什么标准化,所以质量好的,质量差的,就得看个人运气了。
这时候的维修保养什么的,哪怕何雨柱再细化,也难免暴力敲敲打打的事情。
三敲两敲,再加上产品原本的质量问题,所以这些东西的生命力短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这种事情,像常师傅这样的老师傅都是处理出经验出来了。
搞了一块小纸皮垫上,把螺丝拧了下来,就是往废品箱里一丢,然后直接换了颗新螺丝。
那时的扳手,还是以普通扳手为主,活动扳手那种,也就是u字形,往里面一卡,能包住四个面。
稍微拧几下,用力不当,或者没卡准,出现滑丝问题就很常见。
所以大车班的废品箱里,这种滑丝的螺母螺丝很多很多。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