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他的小考篮,姿态潇洒地走进书院。
……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紧张的。
考砸了,大唐第一聪明人的面子往哪搁?
太子殿下的面子往哪搁?
他唉声叹气地走进一间小房子,这里大多是学渣,比如冯刺史家的一串小冯。
看到不足十岁的都督府小郎君走进来,学渣们都对他行注目礼。
这几日,他们的爹娘给赵平虏拉足了仇恨。
“赵郎君才这么小,你若连他都考不过,就别读书了,都下南洋贩昆仑奴去!”
……他们倒是不介意下南洋,只是对昆仑奴不感兴趣!
知道赵平虏是来打他们的脸的,学渣们全都气咻咻。
可一看赵平虏耷拉脑袋,跟吊起来的老鸭似的,学渣们顿时心平气和:同是天涯沦落人。
都是被爹娘逼的吧?
要不然谁愿意来考这鸟试?
是蹴鞠不好玩,还是下河摸鱼不香?又或是荔枝湾的花娘不好看?
赵平虏依靠人畜无害的神情赢得了众人的同情心。
他才刚坐下,旁边一个小冯就说:“考不过也无妨,来年再考。你父亲若是生气,你就躲去祖父、祖母那里。”
显然,这是一个习惯挨罚的。
小冯见赵平虏耷拉着不说话,接着说:“当爹的,对自家儿子几斤几两,心里没点数吗?”
赵平虏:……
他问了一问,得知这个小冯就是许敬宗的小外孙,不禁说:“你外祖的文采是先帝都赞赏的,长安城还有人说起他。”
“哦……”小冯漫不经心,“那他还不是被流放岭南?”
所以他从小就知道,文采好是没用的。
赵平虏觉得挺有道理,对小冯刮目相看!瞧瞧小冯多通透,当学渣当得多坦荡啊!
不一会儿先生进来,众学渣们停止说话,老老实实地坐好。
先生发下卷子,目光落在赵平虏身上,和蔼地微笑。
赵平虏端端正正坐着,开始认真审题。
他和小冯到底是不一样的,他在弘文馆陪皇子读书,有大儒教导。
若是考砸了,连弘文馆的先生们也没面子啊!
但考得太好,小冯们又得下南洋。
现在问题来了,他是考“通晓”呢?还是考“合格”?怎么控制好分数呢?
前面都是填空题,考的是对经义的熟练度。
最难的就是诗赋,也就是限制题目和韵律的命题作文。
身为一个大唐人,哪能不会作诗?
赵平虏淡定地使用骈文生成器。
他近日又请骆大哥、卢大哥写了几篇范文,把辞藻和典故收集在资料库里……
没用多久,他就写了一篇花团锦簇的骈文,读了一遍自觉很满意。
最关键的是,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称颂朝廷的仁政、赵大都督的爱民如子……
他还不经意地点出“我爹是都督”。
完美!
赵禧和赵正、李弘都在学院外面等着,见赵平虏跟一群学渣说说笑笑走出来,都抽了抽嘴角。
不是吧?
都把自己比做孔子了,居然就这水平?
夫子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小冯跟赵平虏分别,还豪气地说:“你没处躲就来我家啊!我有几百个堂姐,你随便往哪个屋里一钻,你爹不能进去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