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又不是平康坊的小娘子,谁出钱就能见!
君臣狼狈为奸,盘点一番山东士族豪强,默契地相视而笑。
若是没人愿意捐资怎么办?
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天给你机会你不要,来日想出资都没机会。
不信看看举族迁徙到雍州的江东士族!
封禅的具体日期,定在明年十月丙寅日,从洛阳出发。
各项筹备工作提前展开:
诏令四方藩属国,想要一同参与泰山封禅的,可以派遣使者来陪侍祭祀;相关部门修建祭祀所用的祭坛、安排扈从车驾、随行人员……
赵宰相进宫一趟,皇帝就下令封禅所需费用皆从内库出,朝中百官欣喜之余,对赵宰相很敬佩。
这种建议,只有深得陛下信任又关爱百姓的赵宰相会提!
若换作李义府,说不定会想尽办法中饱私囊,国库和地方两头吃!
都说“人的名,树的影”,七郎长久以来营造的好名声,仿佛无论做什么,都站在为国为民的高度!
而“封禅赞助商”计划也渐渐传开。
从洛阳到山东的豪强富户果然生了心思……
“消息准吗?捐资可以面圣?还能列席祭祀宴会?要捐多少?”
“哦?是赞助!又是一个新词,那要赞助多少?”
“到时候要举办文会,出诗集?”
那自家必须去啊!
就算士族不在乎面圣,也想在封禅盛典留下自己的诗篇!子孙后代可引以为豪!
古往今来,封禅盛典才几回?
错过这一次,要等下一回,不知道是何年何月!
而对新崛起的富户而言,富贵一时简单,要想留名于后世,与士族看齐则难于登天。
捐资就能随驾,甚至出席宴会、面圣,显然是一条很有诱惑力的捷径!
出人意料的,第一个响应的,竟然是清河崔氏!
据说是萧凌的夫人崔氏大力游说……看看如今的朝堂,已是陛下乾纲独断,再不投诚就来不及了!
赵四郎也很心动,对七郎说:“幺弟!我们家也捐一份!将来写进族谱中,子孙后代都知道华阳赵氏参与封禅!”
捐,必须得捐!
七郎:“……四哥有此意,自然极好。我提出这个建议,应当起到带头作用。”
这一下,连赵家这些新崛起的寒门也踊跃出资。
七郎怀疑必须皇帝内库的钱不仅不会减少,还能大挣一笔……真是羡慕不来!
随驾和宴会的名额,多给一个不要紧。
但皇帝见不见谁,诗集收录谁的,以及排名先后的问题,都得按影响力和贡献度来。
若是响应的人太多,来年出巡别的地方,还可以搞个“冠名权”?
眼看机会顺利进行,皇帝和七郎再次相见,都露出一个混杂着计谋得逞、实验成功,又有些不可思议的的灿烂笑容。
“卿真是朕的孔明!”皇帝高兴地说。
本来以为要自费出巡,没想到变成借此生财,还让出钱的人争前恐后!
而沿途的官府、百姓不必出资,还能举办榷场、按市价卖土特产,增加一大笔收入!
怎么看,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七郎谦虚地说:“臣不过是一点愚见,都是陛下圣明决断。”
他不需要居功,皇帝心里知道就好!
新的一年,就在这对明君贤臣别有深意的畅快笑声中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