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思维的乐趣——船长(by:申音)
他,36岁,葡萄牙人。一个身材矮小的没落贵族,历经十年磨砺的军官、水手,在征战印度时落下了一条瘸腿。因为性格孤僻内向,甚至无法给自己谋到一份体面的差事。祖国的君主没有耐心听取其远航计划,他只能跑到西班牙去兜售梦想。这个人叫麦哲伦。
他,23岁,哈佛大学的大二学生。一个腼腆羞涩内心却极不安分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弟。天资聪颖,好胜的高中击剑队长,一流的电脑黑客。他做了好几个颇受欢迎的网站,帮助性饥渴的大学生,却因为破坏校规而遭到留校察看的处分。这个人叫马克扎克伯格。
这两个人是我最近读过的两本传记麦哲伦传和facebook效应的主角。前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而后一个则正在创造有文明以来聚合最多人的全球社区。
他俩都有幸生在一个沸腾的年代。作为古典意义上最了不起的船长,抑或现代意义上的创业家(马克常常把自己看成一个海盗船长),率领一群未知的人,闯入了一片未知的海洋,完成一个未知的事业。
让我感兴趣的是,不管是在15世纪后期—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还是1990年代—2000年代的互联网浪潮中,都蜂拥而出大批的冒险者。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有激情、想象力、煽动力、长袖善舞,很多个野心勃勃的商业项目在互相竞争。命运女神为什么偏偏青睐他俩?
在这样的小概率事件中,除了运气之外,一定还有某种历史必然性在作祟。要知道,他们不是资源最丰富的,也不是实力最强的,更不是背景最牛的,但他们绝对是生存欲望最旺盛的,意志最坚强的和策略运用最得当的。
一支船队在等待某一个人的指挥号令,一群各怀本领的海员为了某一个人的召唤而集合,一群希望以一搏十的投资者需要某一个人来下注金钱。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找到这样一个人?他是不是真正的“船长”?
“船长”都是天生的
“你是怎么找到这12个项目的leader?”
前不久,我和创新工场的李开复老师交流时问他这个问题。
开复承认,一开始的想法是以他为首的核心层先规划项目,然后招募优秀的工程师进行开发,他们兼着带。等项目成熟到可商业化的时候,再物色一个合适的经理人当ceo。
但4个月后,他们意识到此路不通。“最初只招到一批厉害的工程师。没办法我们只好自己带起来。这些工程师很厉害,但我们自己分身乏术管不了,带又没精力”找到一个既符合要求又认同文化的项目负责人其实很难。
然后,一些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有几个小工程师团队,做着做着内部就有一个人冒出来,非常明显的领袖气质。他很快成为大家追随的灵魂人物,不用开复挑选或指派。
一个年轻工程师,2008年才从复旦大学毕业去google。李开复当时根本不认识他。后来到了创新工场,这个年轻人迅速展现出对产品、用户以及商业的良好感觉。“真是全才,自己去跟运营商谈判,跟200个开发者合作。仅仅用4个月时间就开发出够复杂的产品”
他自己组织团队,发动复旦的学弟们替他工作。“出去吃个饭,就能弄一个人回来”就连开复远在美国的投资界朋友也知道这个年轻人了,飞过来直接找他。这个今年3月才开始的项目,10月份就可以脱离创新工场单飞。
是在李开复的大船上苦苦培养创业者,还是找到那些天才创业者帮他们造条船?换句话是当传统的孵化器,还是高效的超级天使(superangel)?
创新工场明智地转向了后者,转向了那些带着计划书主动跑上门来的外部创业者。
“我们已经充分地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创业最好都是创业者自我驱动。他的点子、他的方向,他去寻找拍档,他有热情做好这个事。找这个人很困难,一旦找到了我们的日子就非常好过。他是我们可以信任和委托的人,要多少钱,需要我们做什么事你开出来。我们只做投资人和教练,完全让他做老板。”
在过去一年里,创新工场收到了10万份简历,却发现了5个这样的创业者。猜一猜他们是从多少毛遂自荐者里面找出了这5个?“我们是从超过500个人里找出来,我们必须认可这个人,也认可他的项目。”明年,创新工场计划找到至少10个。
据说,这个世上只有25%的人适合创业,而其中仅有5%的人适合当真正的创始人。大众在迷茫中渴望指引,他们自己给自己指路。
“对大多数人来说,到12岁时,你要么有企业家精神,要么没有。”全球最大的网上鞋城zappos创始人谢家华如是说。他在24岁时以2。65亿美元把自己创办的linkexchange卖给了微软,又在36岁时以12亿美元把zappos卖给了亚马逊。
一个有趣的现象,it互联网业的天才创业者,通常在20岁前后早就已经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听起来,这样的年龄正适合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创业?
错。谢家华很早时便自制徽章,通过邮购方式销售,中学阶段则不时接一些写代码的工作。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谢家华不仅获得电脑大赛冠军,还和室友圣杰马丹盘下一家快要关门的比萨店,顾客则是他的宿舍同学。
80后创业者的代表李想,在他2000年创业之前就自学电脑7年时间,其实际应用水平在所在学校和当地电脑城是最好的。还给各个报刊杂志投稿3年,稿费也是最高的。
至于扎克伯格,他19岁时已经连续创办了三个网站,写了一堆程序。不管是帮别人做的还是自己做的。他知道怎么创造出让大学生用户爱不释手的产品。事实上,他的每一个早期产品都像是在为日后facebook的诞生做准备。
重要的不是你在什么年龄创业?而是你在创业之前是否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生存技能和生存意志。
“他在35岁之前,懂得和体验了战士和水手在战场和海洋上应当掌握的一切。他四次绕过好望角——两次从东向西,两次从西向东,他曾无数次险些在东方丧命,他温暖的血肉之躯三次受过敌人冰冷武器造成的创伤。他对世界的见闻之多是无可比拟的;他对地球东方部分的了解超过当时的一切著名地理学家和制图家。十来年的经验使他成了各种军事技术的专家:他学会了使用剑和火枪,掌舵和运用罗盘其他人只能好奇地在书本上读到的一切,他都亲身经历过。十年的时间,他学会了等待,也学会了当机立断。他十分了解各种各样的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这是传记作家茨威格对于麦哲伦的描述。
在整个大航海时代,那些伟大的船长都具备足够丰富的生存技能和人生经历。有意思的是,他们几乎都是在40岁左右这个最佳年龄段,开始自己指挥的第一次远征。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这样的家伙,既是天生的,也是后天的。
现在,人人都知道成功需要所谓的“一万个小时”但创业跟一般意义上的成功还有不同。不仅是你在所擅长的事情上反复锤炼一万个小时,还有尽可能早和尽可能狠地在不同的领域与不同的人一起多尝试不同的东西,以找到命中属你的那个方向。
单一经验和单一能力根本不够。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习惯在地中海、红海游弋,习惯定期进行补给的商船船长们,不管有多少年的经验,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航海家。因为航海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职业,并非一个使命。
不同行业的竞争要求不同能力的组合。我的一位vc朋友,在分析投资机会时,总是先思考创业者要在这个行业中胜出,必须具备哪些关键能力。比如b2c电商,他认为依次重要的是“懂货、懂技术、懂物流、懂营销”接着,他会建立起一个能力模型,把相关企业的创始人们一一代入研究。他所下注的企业,其创始人的能力一定比同行更加健全,而且年龄上更具优势。
按照柳传志的说法,一个真正的创始人应该能“从海图上看到自己企业的未来”就算手中的这张海图是错误的,只要启航了,他就会想尽办法去达成目标。
如果没有托斯卡涅尼的地图问世,哥伦布不敢贸然远航,而这张地图将地球外形歪曲到荒谬的地步,使他错误地认为在最短期间便能到达印度东海岸。
葡萄牙人当时已经对地理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哥伦布理论上的错误。自信的哥伦布在法国、英国等四处碰壁。最后西班牙人因为没有足够的地理知识,接纳了他。王后伊莎贝拉同意支持疯子哥伦布。
即使是最荒谬的理论,让一个天才碰上,如果时机凑巧,也可能从中产生出伟大的发现。但你敢下注他吗?
米提斯
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鼎鼎大名的船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