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派赵贵去吐蕃迎文成公主回长安,就是没有忘记这位为国家奉献的族姐。
许多年前,文成公主出嫁时,他还年少。
那一日,他跟宗室其他亲王一起出城送嫁。
公主的仪仗走出很远,他们还停留在原地,直到仪仗再也看不见才回城。
一路上,他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回宫之后,他主动找到父皇,说出心中的疑惑。
既然是联姻,为何是我们的公主嫁过去,而不是让他们的公主嫁过来?
文成一个弱女子,嫁到举目无亲的地方,被蛮夷欺辱怎么办?
先帝说:“我李家女儿,岂是弱女子?”
先帝耐心讲了当时的局势,一时击退吐蕃容易,可要派兵上高原将吐蕃彻底灭亡却很难。
如果吐蕃隔三差五来骚扰边境,我朝一定不堪其扰。
当时北边有突厥,东北有高句丽,几方夹击之下,容易顾此失彼,更会让百姓陷于连年苦战,土地荒废、民不聊生……
原来如此吗?
文成入藏的背后,是天下大势。
小小的皇子认真地听着,握紧还不大的拳头,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总有一日,他会把周边的虎狼全部打死,再不必让女儿和姐妹牺牲!
届时,他可以把文成公主接回来!
此时,皇帝想起少年往事,不禁感慨而唏嘘。
他命人取出舆图摊开,东突厥、高句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谷浑、西突厥和吐蕃……周围全是自己人,年少时的目标,已经达成。
皇帝盯着舆图看了好一会儿,把武后召来,笑道:“媚娘,文成快回来了。你还记得她吗?”
文成公主和亲时,武氏还是先帝的才人。
武后说:“我还记得。”
她能够感受到皇帝平静语气中蕴含的激动。
布局吐蕃多年,终于从上至下地渗透这片土地、让吐蕃人潜移默化地成为大唐人,皇帝怎么会不激动呢?
皇帝似乎想找个人听自己的心声,悠悠感叹:“朕本来担心她不肯回来。她真的能回来,朕十分欢喜!”
他特意让赵贵去接,就是想着赵贵会说话,能说服文成公主。
武后微笑:“公主完成了使命,知道故乡亲人对她的牵挂,又如何会不回来呢?”
“对!她知道我们不会忘记她!”皇帝笃定地说。
他没有忘记!他相信李唐宗室、全天下的百姓都没有忘记!
为迎接文成公主,皇帝提前召宗亲回长安、命鸿胪寺准备迎接的庆典。
太子李弘、葛王李安快马快船赶往长安,不想错过迎接文成公主的盛事。
这位皇姑母出嫁时,他们父皇都还小,他们更不知道在哪里。
他们没见过文成公主,对其事迹却如雷贯耳。
那本《文成公主和亲记》经久不衰,是各大寺庙俗讲的重要素材。
文成公主的故事,就跟圆润大师一般家喻户晓,上至八十老翁、下至三岁小儿,都能说出几段。
“我们发现了龙,正好让皇姑母看看,她在吐蕃肯定没见过!”
“听说吐蕃有一种藏狐,一张大方脸三角眼。大约是见不到人,它就随便长长。”
“藏狐自己懒得掘洞,强占旱獭的窝,超级无赖。”
“皇兄,你说姑母会不会给我们带几只藏狐回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