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弘唠唠叨叨……他也没办法啊!
没有滕王叔祖和赵平虏这样有趣的人同行,他只能跟闷葫芦皇兄说话。
他说了好一会儿,李安淡定回应:“活的藏狐难带,狐狸皮应该有。”
李弘:……算了,跟皇兄说话没意思。
他还是清点清点下岭南的收获吧!
这些日子的见闻写成了日记,回长安后让人印成书,就叫《太子南巡记》。
他不仅发现了龙骨,还学会制伞,回去可以给母后制一把,母后必然欣喜。
当初堂兄李象去辽东学会织围巾,他下岭南学会制伞,都是手艺人~~
“皇兄,那三千份试题借我观摩一下,我交给东宫的先生。”李弘又提出请求。
李安随和地说:“都是你做的,何必问我。”
李弘一怔,随即大喜:“对!就是我做的!唉,寡人这一趟南巡不容易啊,既要考察民间疾苦,又不忘读圣贤书。”
“我的同伴赵平虏通过太平书院的岁考,先生说以寡人的水平,参加进士都可以。”
“但寡人堂堂太子,岂能去争士子们的进士名额?”
李安:……呵呵。
想到暴风雨来临时,李弘慨然让李敬猷兄弟去他那边,李安又耐心地听太子自吹自擂。
都说皇家无兄弟情,或许李弘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兄弟俩一个不要脸地自夸,一个默默地撸老虎,和谐地返回长安。
这一次,他们打起旗号,再没有遇到不长眼的人。
每一处官府得知太子经过,都特别敲打底下的差吏:太子喜欢微服私访,看到长得好看气度不凡的少年郎,都给我小心点!
小太子和李安终于抵达长安,得知文成公主的仪仗比他们慢,高兴得哈哈大笑。
“父皇!母后!我可想你们了!”
李弘像头小老虎一般冲到殿内,匆匆行礼后,兴奋地张开双臂。
旁边的李安还在一板一眼地行礼,李弘已经叽叽呱呱:“安定?贤儿?你们想不想皇兄?我带了好玩的东西回来,一具龙骨架,还有我亲手捡的贝壳!”
“我去大宝山铁矿,看了冶铁和制作铜炮,我还出海钓鱼……”
皇帝和武后见太子还是那么活泼,心放回原地,一起露出笑容。
儿行千里母担忧,小小的弘儿下岭南那种地方,他们怎么可能不担心呢?
武后听人说起岭南的瘴疠、水蛊就提心吊胆,但她没有把担忧表现出来,只默默地祈求菩萨保佑。
“你这孩子,休息一会儿,慢慢说。”武后笑着,目光温柔而欣慰。
许久不见,大儿子长高了,比以往更聪慧,说起话来颇有见地,做母亲的哪能不喜欢?
李弘喝了一杯蜜水润润嗓子,继续滔滔不绝。
他小小年纪就去过岭南,那是父皇和祖父都没去过的地方,他比父祖强多了!
这一路的见闻,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啊!
说着说着,李弘就爬到皇帝膝盖上,一屁股把小弟李贤挤开,一点没有做大哥的自觉。
皇帝哭笑不得,顺手搂住李弘。
罢了,再过两年孩子长大,想抱都不让他抱了。
大约是许久不见,皇帝对顽皮狡黠的太子更宽容。
他们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说话,李安就一直默默坐在角落里,神色无悲无喜。
……格老子的,快点说完,我要回去见我母妃!母妃再令人操心,也是额滴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