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员工是人,不是机器,如果企业只给员工提供了高工资和高档环境,而没有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和关心,员工们就不会对企业产生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归属感,这样员工们不满足也在情理之中了。
当了皇帝想成仙
如果你能给的,都给了他,当你给不了他的时候,拿什么来留?
三、李笑来:成为能说那话的人
也许你早就注意到那个极为常见却又几乎总是被忽略的现象了:明明是同样的话,你说出来就不像那回事儿。
每一句话,其实都是有所归属的。“赶紧睡觉!”通常只有父母对不太听话的小孩子说。“好好干!”一般是长辈或领导说给新人听的。
在更为细微的地方这种归属造成的扭曲敢更为严重。比如,你如果不是班里学习最好的那个,那么你大讲特讲学习方法,很多人会不屑于听你说话。再比如,如果你不是公认最冷静最善于思考的那个,那么你把想法说出来很可能就算是对的也会被低估。
一般来说,你可能获得的建议是这样的:得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这个建议的意思是,你要根据你的情况选择你能说的话、该说的话,你说出来别人能听的话。
然而,更为有效的建议尽管看起来与上面的建议差不多,却实际上有着天壤之别: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那话的人。这个建议更有效,因为它相比前者更为主动,更为长远。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拥有一切,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东西都靠努力去争取才能获得。
很小的时候,我父亲教我,一定要想办法时不时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这样的话就会有人主动找你做朋友。当时并不懂这其中的道理,都过了三十多岁才知道一直按他所说去做所带来的巨大好处。赢得尊重是最不能急于求成的,绝对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因为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观察能力,并且,这些人还会相互沟通,互通有无,于是,你的能力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认可了尊重只能靠积累获得,这是铁律。
有时,你明明知道你说的就是对的,可是还是没有人听得进去。绝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多少有些失落,甚至感到愤怒,可事实上,这往往只说明一个问题,他们还没有赢得足够的重视。
没有人会像你自己一样了解你自己,也没有人像你自己一样关注你自己。所以,每个人其实都多多少少高估他人对自己的重视程度,又因为这个结果进而低估他人的评估能力。要知道,重视和尊重往往来得要比自己想象的晚许久许久。绝大多数人因为不懂这道理,于是总是处于“等不及”的状态,反而弄巧成拙,一辈子不可能获得哪怕是一点点的重视,更不用提什么尊重。
对于那些能够听得进去并肯认真思考这个貌似简单的道理的人来说“话说出来之后有没有人听”是个极为有效地自我评估标准。有人听,你知道你自己处于什么状态了;你说了,别人却听而不闻,甚至有(对你来说意外的)异常反应,那就说明你积累得还不够。那就接着攒罢。我一直觉得“攒人品”的说法不仅仅是有趣的,事实上还是相当精巧的。